一个多月以来,国内外多家公司官宣了人形机器人的新进展。
上个月,特斯拉ceo马斯克宣布2025年开始“限量生产”optimus,并于明年在自有工厂里测试仿人机器人;8月初,由openai、微软、英伟达等投资的figureai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02。
视线放到国内,自去年8月18日发布远征a1后,前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创办的已拿到70亿元估值的智元机器人,在一年后的同发布了五款商用人形机器人,为批量进厂打工做了准备。近日,宇树科技宣布9.9万元起售价的人形机器人g1预计今年q3开始量产。
不管是海外还是中国,人形机器人正加速从“样机炫技”走向商业化应用场景的落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在近日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说,在企业、zhengfu、应用方等各方主体合力作用下,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井喷前夜”。具体表现有,生态主导型企业快速崛起,带动产业链上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各级zhengfu在标准、人才、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应用方对于人形机器人“想用敢用”,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三方合力之下,有望形成以应用需求为牵引、以构建新业态新模式为导向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有望催化人形机器人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
三大城市
从市场空间看,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千亿美元级别的蓝海市场。据ggii(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美元左右。高盛预测则更为乐观,认为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
早在去年10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多个城市也在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为积极的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地都集聚了多家头部企业,并发布相关政策。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英表示,我国机器人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上市企业重点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北京去年6月就发布《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并于2023年11月在北京亦庄成立了国内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工业机器人密度的上海,在企业层面,国际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和库卡)均在上海有所布局;此外,非夕科技、达闼机器人、傅利叶智能和智元机器人等均集中在上海。去年10月,《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上海今年还成立了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是人形机器人领域国家公共平台,该平台在7月发布了中国全尺寸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
2024waic“十八金刚”财经记者任玉明摄
国地中心总经理许彬此前对财经表示,希望通过国地中心降低社会研发人形机器人的入门门槛,国地中心所在的浦东,能成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井冈山根据地”,辐射长三角,进而带动全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也是全国机器人产业高地。根据qichacha数据,我国现存机器人相关企业达到71.67万家。从区域来看,江苏现存9.26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仅次于广东;浙江、上海、安徽以4.94万家、3.61万家、2.57万家排在四至六位,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企业数占全国的28.4%。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兼营销服副总裁姜青松表示,智元机器人所在的上海乃至长三角,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供应体系。智元机器人几乎所有的核心硬件都从国内caigou,基本来自长三角,即常州、苏州等地区,这使得智元机器人硬件国产率非常高。
傅利叶智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顾捷也告诉财经,上海已有的产业基础是很好的,因为它百分之三四十的机器人供应链跟汽车工业是重合的。
优必选和逐迹动力落户的深圳,去年也发布了《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提出加快组建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创新产品研发,并强调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优势,开展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就在7月初,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极氪5g智慧工厂迎来了位人形机器人“员工”——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slite。
深圳所在的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具有较强的发展基础,以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在创新力与影响力方面位于全国前列。而与人形机器人紧密相连的电子信息产业,珠三角地区也已经形成了以深圳为研发中心,东莞、惠州等市为生产基地的珠江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
除了三大城市,浙江、安徽、成都等省市也成立了人形机器人中心,并发布相关成果。
还有哪些挑战
虽然各地的人形机器人布局如火如荼,但谈到从样机到应用落地,多位业内人士也表示还有一段距离要走。
达闼机器人公司联合创始人汪兵告诉财经,机器人产业迈向“具身智能”的趋势毋庸置疑,但短期内也不能太乐观。他解释,应用场景、真正的刚需等需要看得更清楚,并且等待其完全显现出来。而且,要实现机器人做保姆,或者说像马斯克说的做产业工人,是非常复杂的一套体系,需要不断打磨、不断测试。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产业金字塔的塔尖。如果把人形做好了,向下延伸的一些应用、一些形态都能水到渠成,都是降维打击。
在qimingchuangtou日前举行的一场创业与投资论坛上,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北大-银河通用联合实验室主任王鹤认为,人形机器人终的目的是通用,取代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情的专用机器人,实现多任务、柔性地操作,未来打造员工型机器人,真正对制造业和劳动力市场进行革命性的推动。
清华大学助理教授、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则说,任何一个新产业的出发,开始是基于我们有新的核心能力出现,可能是以demo的形式展现,这是0到0.1的过程;接下来是0.1到1的过程,就是核心能力能不能找到对应的核心价值。“我认为目前的具身智能大部分公司和团队都处于这样的阶段,我们把我们的机器人用到包括汽车、3c、家电等工业场景里,找到它合适的这个点。”
陈建宇谈及产业机遇时表示,具身智能其实就是“机器人 ai”,ai产业是海外占优势,机器人产业是中国占优势,一个是智能性为主,一个是偏硬件供应链为主,包括特斯拉的机器人很多的供应链都在中国。这里还有一个相关的产业是智能汽车和电动车的产业,这块海外和中国可能目前不分伯仲,这里有很多的人才和技术可以复用。“海外在ai人才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优势,但是中国的硬件和供应链等有优势,我们需要思考怎样利用我们的天赋。”
赛迪智库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撰文表示,人形机器人作为智能科技和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发展前景广阔。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人形机器人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无论在核心技术、商业化进程还是伦理监管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挑战。
该文建议要加强战略引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聚焦关键技术,突破创新发展瓶颈;优化创新生态,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加强标准法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比如,在区域布局上,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在开放合作上,加强国际产业链协同,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以相关重大项目等为抓手,针对性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现基础前沿理论、共性关键技术、工程化应用的全链条突破。
- 国内首个工业母机供应链展将于10月16日苏州举办 2024-09-13
- 2024-09-13
- 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机器人标准同国际对接 大力推进“机器人 ”应用行动 2024-09-13
- 中国“灯塔工厂”有哪些新变化?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024-09-13
- 2024-09-13
- 2024-09-13
- 2024工业综合能效大会成功召开 2024-09-13
- 电力界的“穿越者”。墙外世界,tw系列来连接! 2024-09-13
- 新品速递 | 能耗管理智慧大脑:ee empro多功能电能表 2024-09-13
- 2024-09-13
- 从高质量的供应链,透视一个正在变化的海辰储能 2024-09-13
- 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 人形机器人集中亮相 2024-09-13
- 2024-09-13
- 2024-09-13
- 未来工业控制系统的三大突破与发展方向 2024-09-13
威斯尼斯人0907官方网站的联系方式
- 电 话:0592-6372630
- 销售经理:兰顺长
- 手 机:18030129916
- 微 信:18030129916